中式庭院的特色|花卉盆栽 中式庭院的特色|花卉盆栽 当前文章的 ID: 64
 
 

文章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
中式庭院的特色
发布时间:2025-09-28 点击:14
\

1 、對植物的獨特審美觀

在植物品種選擇上,追求質樸、清逸的種植風格,這與中國古代文人所崇尚的自然審美思想有直接關係。植物被賦予了人的情感、人的性格。一方面對其外在的“形”,即色、香、姿等有個體觀賞要求,需要植物本身具有獨立成景的觀賞美;另一方面,對植物的人文內涵也提出更高要求。古典庭院中的植物不以數量取勝,而更注重植物本身的審美。重視花木的形姿、畫意。植物以古、奇、雅、色、香、姿為上選。在配置形式上,多以孤植、對植及三五株叢植為主。

2 、植物營造庭院空間的意境

意境是中國藝術的創作和鑒賞方面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美學範疇。意境產生於藝術創作中,即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、理念熔鑄於客觀生活、景觀之中,從而引發鑒賞者類似的情感激動和理念聯想。古典庭院對植物的運用不僅重視外在物質表像的審美,也重視植物內在的“意蘊”。植物常與比擬和寓意聯繫在一起,在造景形式上注重色、香、韻,力求深遠、含蓄、內秀,情景交融,寓情於景。例如,用松柏的蒼勁、翠竹的瀟灑、海棠的嬌豔、芭蕉的灑脫、楊柳的飄逸來寓意造景。

明清時期植物對小庭院空間意境的營造作用更為突出。植物大多以簡代繁、以少勝多,常常以三五株植物叢栽布成咫尺山林之景,以有限的數量表達無限的意蘊。

3 、有成熟的理論和種植程式

自明代開始,古典園林的造園技巧有了成熟的理論總結,出現了造園專著或與造園相關的其他著述。例如,在《園冶》中對相地、因地制宜、借景的種植手法有詳細論述,還包括大量種植程式的總結,如“栽梅繞屋”、“芍藥宜欄”、“院廣堪梧,堤灣宜柳”等。在小庭院中,有一些建築環境植物種植程式沿襲下來,如“移竹當窗”、“薔薇扶壁”、“榴花照門”、“紫藤盤角”,都是花木配置的典範。

清代中、晚期的小庭院,往往不僅突出植物的色、香、姿美,還與植物本身內涵互相映襯,展現詩情畫意的美景。一般採用幾種花木叢植或少量群植,如在粉牆前面豎以湖石,再配置芭蕉、翠竹和其他花木;或在漏窗、景窗前配置植物,使之構成一幅幅生機盎然的圖畫。另外,花台、盆景、盆栽等運用甚廣,在廳前屋後、軒房廊側等處均可見到,點綴恰到好處。

下一篇:
返回列表

相关推荐

ADD:KAM TIN NT HONKONG 客服电话:0760-23864215/13249692869
关于我们  |   公司动态  |   产品展示  |   工程案例  |   视频中心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
Copyright © 某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